10月6日,《华尔街日报》报道,美国服装鞋类协会(AAFA)已经督促美国政府,再次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在线交易市场淘宝网列入“恶意市场”名单,原因是淘宝网上假货依旧泛滥。
10月12日,刘强东指出,去年国家工商总局抽检网上农资电商,发现某平台80%的农资都是假的,自己作为农民的儿子看到很伤心。老刘所指某平台是谁,我们懂的。
这次阿里巴巴很受伤,毕竟现在是公众公司了,事关股价,马云罕见的接受了国内媒体的专访详谈阿里对于假货的态度、治理。在这份专访中,马云称“假货,阿里之痛、中国之痛”,“阿里巴巴从诞生的第一天起,就知道需要解决好假冒伪劣问题”。但马云也表示“没有阿里巴巴之前,假货已经存在了。”“企业要明白,自己是没有执法权的,我们能做的是发现问题,把商品下架,把线索报给监管部门,等待执法部门依法处理,这是法律的边界。”
淘宝的假货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,淘宝在打假问题上一直在努力,但只开花不结果。所以今年年初刘强东接受媒体采访时,表示核心是很多平台赚的大部分钱是靠假货得来的,他们本身就是假货的受益者。”
真的如此吗?以标叔的拙眼看,非也,以马云现在的身价,以马云后面宏大的布局看,阿里没必要赚这样充满是非的利润,犯不着!
但假货问题屡禁不止,却是真的,为什么呢?
标叔认为,假货的问题是由目前中国的消费生态和淘宝的商业生态决定的,生态不改,假货不绝。
中国的消费生态是什么呢!
首先我们先定义一下什么是假货:假货包括一下类别:1、品牌不真,仿冒名牌、名品 2、产地不真,比如绍兴产的西湖龙井 3、成分不真,80%羊毛,标注成90% 4、劣质产品,以次充好。
在淘宝店铺目前的情况下,消费者深恶痛绝的第四类假货,其实是很难生存的,由于中差评会很快曝光这些产品。而其他三类假货,消费者其实并不在乎,甚至知假买假,只要价格便宜,性价比高,消费者对假货容忍度很高,前提是必要告诉我是假的,不要骗我,这样的消费默契就是目前中国消费生态的一部分。
再就是淘宝的商业生态决定的!
目前淘宝网有800万家店铺,任何一个类目都存在海量的竞品,而互联网技术又让竞品间的PK变得无比便捷,期间竞争的残酷,怎一个红海了得,简直就是血海。
商家头上有2把刀
第一把刀:流量
做为中心化电商的代表,淘宝的商业模式就是流量的聚集和分发,也就说淘宝就是个流量贩子,当800万家店铺来分享这些稀缺的流量时,最赚钱的模式就是价高者得,结果就是流量成本越炒越高,直到商家无法承受。
第二把刀:价格战
双11马上要来了,标志就是五折,淘宝网上还有各种的促销活动,但归根到底就是2各字,打折。由于产品同质化,系统比价便利,拼价格成了最有效的销售手段,最后甚至成了唯一的手段。但拼价格损失的是利润,没利润又导致无法创新,只能仿冒,追热点,继续同质化。恶性循坏,周而复始。
当一个淘宝卖家,面对不断上涨的流量成本和不断下降的毛利率,他如何能保证店铺能够活下去,并有赢利呢?
剑走偏锋,铤而走险,毛利率高的假货成了许多人的选择,因为他们抢夺的是真品的利润,而买假货的消费者是容忍这种假货的。因此打假者只能是真品的运营者,政府管理机构曾经是缺位的,平台的态度是民不告我不纠,打假者成了弱势群体,这就是淘宝的商业生态。在这样的生态下,即使淘宝打假是玩真的,假货依然会层出不穷,这是土壤决定的。
真的就没办法了?
不,办法当然有,那就是改良土壤。
1、提高开店门槛,降低店铺数量;
2、改变流量的分发模式,减少竞价排名的比例;
3、减少促销活动,尤其是打折类活动。
但,马云愿意吗,所以这个问题无解,直到有一天,假货威胁到了淘宝的生存。
克制赚钱的欲望,是很难做到的,这一点,目前微信做的最好!